這一次決定去日本關西,絕大部份原因在於好奇世界博覽會到底是甚麼模樣,想要去看一下這個每5年舉辦一次盛事。
2005年世界博覽會在日本愛知縣舉行,又名"愛‧地球博覽會",主題為"自然的睿智"。也就是講述大自然的神奇、教導愛護大自然及節約能源的重要性、尋求科技與自然的共存。
會場的吉祥物、宣傳單張、海報全以綠色為主。當然也少不了參展國及企業借這個機會自我宣傳一番。
會場內
每一個展覽館各有特式,千奇百怪的外型成功吸引遊人的注意。熱鬧的氣氛像園遊會。有吃的、有看的、有玩的、有賣的…
企業區
這個是我和朋友主攻的展覽會場,原定首先看了"Hitachi"的展覽館,聽說這個館很是受歡迎,要排隊很久的。不過我和友人初進會場,沒搞清楚各場館的位置,誤打誤撞的進去了“三荾”的展覽館,也是要排隊的,排了約一小時。"三荾"的標題是"What if the moon didn't exist?",似乎是很聳動的標題,又有機械人做司儀。可是,給外國人的語言支援卻十分不足,都聽不明白地球先生與月球小子的對話。
吃過雪糕後便往"Hitachi"的展覽館殺過去。“Hitachi”的展覽館外型真是特出,這邊除了"Hitachi"外,"Toshiba"的展覽館也都有玩水,給炎熱的天氣攜帶來了一點清涼。
展覽館外排了很多人,結果我們等了兩小時多,終於可以進入會場。
"Hitachi" 的展品是高科技的微型標籤,與及手攜式讀取裝置。另一邊則是(看似)互動的影片旅程,身坐其中真有進入了森林世界的感覺(更像是進入了 遊戲世界)。展覽館對外國人也很貼心,有多種語言供選擇。玩完之後更可以在網上面回看整個過程。終於也明白此館受歡迎的原因了。
科技真是不可思議,但是更不可思議的是人們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呢!"Inspire the next",嗯…
排隊排到腳底很痛,但是沒有要放棄。打算殺過去"Toyota",可是,沒Quato了,排隊的話也要等6:30pm的那一場,衡量了一下,唯有放棄。
於是走去了"Toshiba"的展覽館,排了90分鐘,看了一套3D動畫,花掉眼睛。
森林小子空中纜車
連接企業展區B至全球共同展區4,橫越大半個會場。乘坐這個可以鳥瞰整個會場。
全球共同展區4
這邊人流比較少,事實上也的確沒有甚麼特別好看。進入各展覽館,彷彿走進了濃縮的東歐國度,用眼睛去旅行。最好看的應該是每一個參展國的展覽館佈置了。
紀念品部攻略
我和友人早上10時多進入了會場,甫一進入會場便被紀念品部吸引了過去。仔細想一想,這一個地方是越晚越多人的,反正那也是在原定的攻略計劃中,也就不如趁比較少人的早上先搞定,也好了卻一件心事。
後來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做對了,走的時候都塞滿了人,硬是擠了進去也不能好好看東西,而且又要排很長的隊給錢。
順帶一提,會場內有Coin Lockers供遊客存放物品。就算買得太多也不怕要拿著到處走。
會場的吉祥物﹣﹣森林爺爺及森林小子自是紀念品重點,整個旅程還沒買甚麼手信,因為早就敲定了森林爺爺及森林小子紀念品,手信就是要買一些有代表性的嘛。
雖然大多不是很合心意,但是總算是買了一些作手信,色彩繽紛的,作手信正好。:D
購票
聽 聞,進入世博的人次已過千萬,熱門場館如Hitachi更需要排隊輪候達三小時,只聽也覺得辛苦。於是,特地安排了星期一去世博,希望星期一會比較少 人。為了省時,入場券在出發前透過「東瀛遊」購買了,$370 (朋友早一個月購買只需要$350啊~~~) 原本是打算於網上登記 Fast Pass Reservation,可是,根本沒有空缺,Reservation的Quota有限,早於一個月前已經Full了,唯有到時排隊進場。
交通
交 通方面,我們早上從酒店往JR新大阪站,換乘東海道新幹線700系列車,於名古屋下車,車程53分鐘,原本票價為6380円(普通等/指定席/非吸煙卡 /,我們透過酒店出售的車票則為5500円。於名古屋轉乘JR中央線‧愛知環狀鐵路至八草站,約40分鐘,到了八草再轉乘東部丘陵線(Linimo)列車 5分鐘,(終於)到達長久手會場。從名古屋至會場可購買1300円的來回套票,利用套票可以400円購買原價600円之"森林小子空中纜車"車票。
簡單一點:JR新大阪 -->(新幹線53分) JR名古屋 --> (~40分鐘)JR八草站 -->(5分鐘) 長久手會場 (約兩小時!)
後記
原來這就是世博的模樣。算是見識過了,也玩得盡興。不過實在是不夠時間,在會場內遇上了一位居住日本的台灣人,她購買了一個月pass,已經進入會場多達11次!!實在很厲害耶~
我們的唯一一次,真是只是"到此一遊"。
另外,會場工作人員也很厲害:我和朋友離場的時候因為只顧著談天,幾乎要走錯車站,幸好工作人員哥哥眼尖,在人山人海的情況下仍然發現我們走錯了,指引我們走回"正途"。
更多連結:
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官方網站: http://www.expo2005.or.jp/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